通过这两课时的学习,我体会到了制作的不易,为了更全身心地投入本次实践,我拥有了个人小厨房,一个单独的空间,材料和工具都会在制作前准备好,全程由其一个人独立完成。在制作腊八粥的过程中,不仅需掌握用水量,所使用的火候,还要在制作腊八蒜的同时关注着粥的状态,防止出现差错而导致所有的准备付诸东流。腊八蒜的准备工作是简单却枯燥的,剥蒜并切掉两端这两步十分考验耐心,但是想到可以与家人一起分享劳动成果,这些无趣就都变成了动力。制作年糕和红糖糍粑时,由于缺少酱料,我采用了素炒年糕的方法,结果味道竟出乎意料的好吃,红糖糍粑也得到了小孩子们的高度肯定,一扫而空。
烹饪是我的个人爱好,我喜欢制作过程的忙碌,享受分享美食的欢乐,为我的寒假生活添加了许多色彩,掌握生活技能,充分体现生活的仪式感。

——工管222班邵欣宇
2023年1月14日今天上了一节难忘的烹饪实践课,而且是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南北方在小年这一天有着不同的习俗。南方在小年这一天家家制作年糕,做为一位在北方生活了20多年的人,今天我学习并亲自制作了南方的年糕和红糖糍粑。这两种食物的制作过程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制作过程挺麻烦。就像我们的人生一样,最后的结果可能会成功,可能会失败,所以要注重过程。
通过这堂烹饪实践课,不仅仅让我学习了年糕和红糖糍粑的制作方法,还让我学到了要制作一道美食,就一定要按照步骤一步一步来,坚持不懈,反复的揣摩才能成功。我相信通过这次课程,我的学习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土木专升本221徐天一
虽然今天是小年,但是老师还是坚定的选择了为同学们上课,在课堂上老师不但为我们讲解了制作年糕的全部过程,还细心的给我们讲了各个地区小年不同的风俗习惯以及饮食习惯。为了丰富漫漫的寒假生活,在一月份学校总务处开展了烹饪实践课。深入厨房的经历让我们深知妈妈为了我们简单的一顿饭需要花费多大的精力。
这堂课让我知道了,烹饪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艺,非一朝一夕所能掌握,需要用心体会,并且按图索骥,认真仿制,才能获得烹饪技艺的真谛,我一定会努力学习这门课程,多给家人分享我做的美食。

——土木214李佳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寒假实践活动中很多同学都选择了参加学习做菜的课程。小年的如期而至很多同学也进行了年糕和红糖糍粑的实践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自己为家人做的菜。本次课程的学习,主要制作红糖糍粑和年糕。在老师的指导下,也许有的同学做的不是那么完美,但是他们的实践也使得整个小年充斥着年味。
此次的实践课程中,我不仅增加了自己的知识储备,还增强了自己的实践能力。相信大家也会让年味越来越浓,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风景221班曹雨红
在小年的这一天,我参加的烹饪小课堂进行了小年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课前进行预习红糖糍粑和年糕的做法。
首先教学老师给我们进行普及小年的起源,南北方小年有何不同以及一些习俗和民俗活动。我以前觉得做饭没什么难的,无非就是把食材煮熟,切成想要的形状,快要粘锅的时候加点水,炒青菜的时候切点蒜,觉得味道淡就加点盐、糖、鸡精、酱油等全凭感觉放。但是在参加烹饪小课堂实践活动之后,在烹饪的过程中,我会逐渐的让自己慢下来,享受食物从生到熟的过程,在家长吃到我做的美食,感受到快乐,我也会收获到快乐。
苏轼说过,人间有味是清欢,其实有味的更是时间,食材中各自有着自己本身的味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场景的转化,在不知不觉中,就开始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可能就是中国的智慧,或者说是时间的智慧,在这仅有的时间里,我们可以在小年自己做好美食,给家长品尝陪伴家长,在欢声笑语中度过小年。

——工管221裴馨媛
听千街响竹,趁宵半,送神归。此时正是北方的小年,也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这代表了距离春节也更进了一步,也距离新桃换旧符更近了,这时也让我们想起了小年的传统,吃年糕。本次实践课就是关于年糕这个传统美食。
跟着老师的步骤,准备好食材,把大米和糯米变成粉,在变得香甜软糯,经过一些系列步骤,最后做成多种口味的年糕和红糖糍粑,实在是非常的神奇,在制作的过程中感慨传统美食的美味,以及古人的智慧。
家家户户忙着准备年货,欢欢喜喜过个好年。有的人选择了就地过年,舍小家为大家的格局令人敬佩!有的人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时刻准备着!无论在哪里,年味不打烊,亲情不打折!我们一样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力量!

——土木221李承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