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育水平,1月8日,建筑管理工程系于二号教学区2409会议室组织开展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课堂教学磨课活动,特邀教务科科长王可心全程指导,本次活动由建筑管理工程系教学副主任于骁晗主持,全体任课教师参加。活动开始,于骁晗强调了本次磨课活动在学校审核评估背景下的重要意义与关键价值。他指出,审核评估对于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有着深远影响,全体教师务必高度重视此次磨课,将其作...
为进一步增强教职工对校园北区建设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于1月8日,建筑管理工程系组织教职工共80余人赴校园北区开展寒假现场培训,本次活动由建筑管理工程系党总支书记、系主任徐明牵头,系产业副主任贺全德、系教学副主任于骁晗、系党总支副书记刘贤鹏带队,徐喜辉老师负责讲解,全体指导教师参加。在培训环节,徐明主任向指导教师们介绍了北区建设工程中的体育馆、游泳馆、冰上运动综合体等重点项目的指导要点,同时重点强调了...
为深化产教合一,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1月5日晚16时,我系在2号教学区2511教室举行寒假校外课堂“行知班”开班仪式。系产业副主任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党支部书记贺全德、土木工程专业专业负责人钟美慧、工程管理专业专业负责人曲梦露、骨干教师徐喜辉以及“行知班”全体同学参加开课仪式参加。此次仪式即是将要开始的校外课堂动员会,也是为学提供必要的安全教育和保障会。 在开班仪式上,贺全德副主任对放弃假期休息参加“行知班...
近日,全国大学生智慧财经大赛全国总决赛圆满落幕,我校建筑管理工程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陈羽欢、张雪怡、赵晓莹、皮思宇组成的团队在比赛中表现出色,荣获国赛三等奖。本次大赛于11月27日开幕,由中国商业会计学会主办,中国商业会计学会产教融合分会及武昌理工学院、哈尔滨金融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和沈阳大学共同承办。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优秀学子,经过层层选拔,齐聚总决赛舞台,展示了扎实的财经专业知...
2024年将过,在此关键时期,为全面推进学校实践基地、知甘堂重点项目建设,建筑管理工程系75名学生,40余名教师的努力下,建筑管理工程系校外课堂以决战决胜姿态打好全年“收官战”,27日晚,于二教2508会议室隆重举行校外课堂总结表彰大会。全系领导、各专业负责人、生涯导师,以及校外课堂全体100余人共同参加了此次大会。建筑管理工程系校外课堂构建校企协同合作新平台,搭建永利集团资源平台,全方位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校...
12月27日16:00由智能建造专业组织、建筑管理工程系实验室支持的“创意建筑,多彩生活”2024第一届房屋建筑模型创新创意大赛颁奖典礼暨闭幕式在二号教学区2508会议室召开,建筑管理工程系智能建筑专业张晶晶老师、工程管理专业田爱国老师、梁海老师,互联网金融专业于红岩老师作为评委,参加了本次大赛的评选。本次大赛以《房屋建筑学》课程为基础,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将理论知识融入竞赛中,培养学...
12月27日,第七届“智盛杯”全国大学生金融科技创新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常规赛道)传来喜讯,建筑管理工程系互联网金融专业殷冬雪、丁宁、姜躍、宋家豪成绩优异,荣获优胜奖。该项赛事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经济与管理学科组主办,吸引了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等200余所高校参加,覆盖师生10000余人,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金融知识应用能力,提升高等院校金融类...
近日,由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主办的2024“国青杯”高校艺术设计作品展圆满落下帷幕!风景园林专业师生在展赛中斩获多项佳绩!其中,教师组作品《政府办公楼左侧绿地景观效果图》获得一等奖,《洼地改造效果图》获得二等奖。学生组作品《触摸城市的温度》获得一等奖,《墨韵雅筑》获得二等奖,《特殊的菜板》获得三等奖。“国青杯”全国高校艺术设计作品展是一项国家级赛事,旨在鼓励原创,激发个性化创新思维,展示艺术与设计最...
近日,yl6776永利集团第三届BIM建模创新设计竞赛校赛于12月16日在3#1201成功举办,本次校赛由yl6776永利集团建筑管理工程系主办,吸引了各系学生的踊跃报名参加,覆盖全校21支队伍,旨在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最终经过激烈的角逐和评审团的认真评选,本次竞赛评选出了一等奖两组、二等奖三组、三等奖五组。获奖队伍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他们在BIM建模技术...
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财务管理专业于12月18日在2号教学区2411室组织开展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课堂教学磨课活动,本次活动由专业长赵靖宇主持,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全员参加。磨课活动由各任课教师讲解下学期课程的整体教学思路,并以某一节课的设计及具体组织形式进行展示。教师分享后,由夏丹老师组织对磨课内容进行指导,提出亮点及不足;教师深度交流课程实施的具体做法、并探讨思政的通融,设想课堂中学生对态度、知识、技能...